國際扶輪社3523地區主辦的第十屆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,10月6日晚間在台北福華文教會館登場!今年的主題是「沒人應該是孤島」,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後日益嚴重的「孤獨」問題,並邀請魔術師黃信凱、肯愛協會與木樓合唱團演出。

活動在肯愛協會忘憂鼓手「憶送別」樂曲演出中揭開序幕,鼓聲與樂聲相互交錯間,肯愛的憂友、心影兒與孤老服務照片透過大螢幕投影,震攝到與會者的心中。詞曲作者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表示,這首歌是獻給每一位曾經在憂鬱症路上點燈的人。歌曲尾聲,肯愛的認養童小婷以京劇旦角扮相粉墨登場,象徵突破與蛻變,與鼓手們一同接受觀眾的掌聲。


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主委張家銘醫師表示,精神健康是今年國際扶輪的優先項目,很多研究都發現,孤獨會增加憂鬱、中風、失智等機率,嚴重度不亞於每日吸15根香菸,呼籲大家除了維持良好的社交關係,也要關心周遭落單的個人。
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的夫人素梅女士走過憂鬱症蔭谷,嚴重時甚至想結束生命,幸好拉著欄杆內外,部長與夫人的手都沒有放開,讓生命得以延續,也藉由部長的陪伴,素梅女士逐漸度過憂鬱的狀態。
肯愛協會將他們的故事拍攝成微電影《欄杆外的第二個人生》,鼓勵並幫助處於困境的憂鬱症朋友,讓他們知道憂鬱症是可以痊癒的。陳部長與素梅女士也分享,他們是怎麼面對與跨越憂鬱症的三個挑戰,「活下來」、「活過來」與「好起來」,用愛解開心靈困境,重回健康生活。
▲《欄杆外的第二個人生》
肯愛秘書長蘇禾表示,許多夥伴每年都出席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,走過十年時光讓他非常感恩,「肯愛就有希望」這句話文字背後的力量,來自現場每一個朋友。

在歌手胡藝芬演唱「伊是咱的寶貝」歌聲中,忘憂鼓手的節奏從輕柔到歡快,象徵幸福的彩色大球出場,與會者紛紛伸出雙手傳遞,彩球在會場彈跳,大家的情緒也為之沸騰。

除了肯愛協會之外,魔術師黃信凱也分享他走過憂鬱的歷程,並施展神奇魔術,精采的演出讓觀眾都看得目不轉睛。知名的「木樓合唱團」也演唱《Please Stay》、《我願意》等歌。
整場活動在憂鬱症講座與音樂演出中,讓與會者在各自的生命經歷裡找到相同的感動,譜出一段令人動容的音樂記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