滑到沒電,也腦性麻痺沒救?

 「數位代謝綜合症」正悄悄吞噬你的專注力!

「才剛回完老闆的LINE,秒殺就跳出新郵件,接著刷到一支貓貓短片……欸?我剛剛在幹嘛?」 29歲的行銷人阿凱苦笑著說,這不是個案,而是全球蔓延的「數位代謝症候群」的縮影。

資訊爆炸時代,你的大腦還沒升級!

史丹佛大學2023年研究指出,現代人每天處理的資訊量是1990年代的12倍!我們的眼睛、耳朵都在超時工作,但大腦這台「古老機器」卻跟不上腳步。哈佛大學院士約翰·瑞迪(John J. Ratey)在《中心迷失的大陸》(Driven to Distraction)中形容:「人類天生不適合一次處理太多任務,我們卻被迫進入『高速切換模式』,導致焦慮、注意力渙散等現代文明病。」

不是你懶,是「數位中毒」!

心理學家亞歷山卓·馬提尼·茲(Alejandro Martinez)更直言:「我們每天都在吃『高糖高油資訊』——短視頻、即時通知、爆炸新聞讓大腦過度興奮。」

你,中獎了嗎?

以下五個症狀,中了三個以上,小心你已是「數位代謝症候群」初期患者:

一小時內查看手機超過10次。

每天使用手機累計超過8小時。

無法專心看完10分鐘的影片。

做事做到一半,就想看通知。

沒帶手機就感到焦慮。

別讓「數位疲勞」毀了你!

瑞迪博士與馬提尼·茲心理學家共同提出以下解方,讓你重啟專注力:

設定「數位斷食」時間: 每天留一段時間不碰螢幕,讓大腦喘息。

重拾「慢生活」: 冥想、手寫筆記、閱讀紙本書,重新訓練專注力。

重新分配「腦預算」: 限定時間滑短影音,不讓零碎時間被偷走。

精選資訊來源: 早上只接收1-2個信任的資訊來源,中午紙本閱讀,晚上整理思緒。

關閉雜訊來源: 拒絕不必要的通知,減少干擾。

每日數位排毒: 固定「無螢幕時段」,嘗試不開社群平台。

建立「資訊回收區」: 有意識地整理資訊,訓練辨識力。

重拾真實體驗: 走路、冥想、寫作、聊天,找回感官專注力。

找回你的「中心」!

約翰·瑞迪的《中心迷失的大陸》深入淺出地解析大腦運作,強調大腦並非多工處理的能手。他將大腦比喻為四個劇場:感知、情緒、認知、執行,它們相互連結,共同塑造我們的行為。當我們被迫高速切換時,這些劇場無法有效協調,導致「中心迷失」。 

你不是懶,只是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! 

我們無法逃離資訊洪流,但可以選擇如何與之共存。從今天開始,關掉一個通知,打開一本書,找回屬於你的專注力,成為時代洪流中的清醒者。